首页 >> 最新报道

《联合时报》勇立潮头 更需扬帆――民建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履职综述

2017-03-21

  编者按:

  今年是民主党派上海市委的换届之年,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本市各民主党派代表大会将陆续举行。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既是领导班子新老成员的更替和组织人事的调整,也是其政治纲领、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和优良传统的交接与传承。五年来,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委着力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迎接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委换届”专栏,陆续刊发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黄铮

  “未来五年,上海民建要形成组织架构合理、队伍坚定有力、目标明确具体、班子民主团结的集体。在团结的基础上、和谐的氛围里,多做几件对组织、社会有利的事情。”2012年3月30日,民建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民建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在会议闭幕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五年间,民建上海市委以弘扬传统为抓手、以“同心”思想为引领、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履行参政党职能,铸就了事业的辉煌。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立足全局、突破重点,深入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这是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期待和要求。在中国对接世界“最前沿”的地方建言献策,为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这是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认定的“民建上海组织和成员的应有之为”。

  2012年1月12日,民建市委在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了题为“鼎力先行先试,推动浦东局部自由贸易港城建设”的大会发言,在座的时任中共中央政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呼吁。2012年3月,周汉民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在浦东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个人大会书面发言;2013年1月,他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相关提案。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体方案;8月30日,全国人大通过有关调整涉上海自贸区法律的决案;9月29日,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正式挂牌。这些年来,为促进自贸区建设运行,民建市委多次组织会内相关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凝智聚力,围绕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完善顶层设计、制订自贸区条例、修编负面清单、整合监管力量、推广既有成果、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等方面,在上海和全国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言。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承接的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新常态下迈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民建市委多次组织相关会员调研,就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发展、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搭建功能性平台等方面积极建言,并聚焦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下转第5版)(上接第1版)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立足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率相关课题组赴沪调研。其间,与部分上海民建会员举行专题座谈会,就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会上,来自金融、航运、环保、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会员先后发言,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围绕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理顺规划层次、统筹建立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护机制、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建立水源水质预警机制、发挥金融工具支持作用、促进一体化发展等提出建议。4月28日,民建中央在北京召开“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研讨会,周汉民出席会议并代表民建市委作了题为“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的发言,将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定位和使命概括为“西联东进”,西联即遵循习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专利数量提高等方面产生辐射效应;东进即做好水的文章,发挥上海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优势。

  倾力打造议政平台

  始于2009年,围绕重点工作主题每年举办一次的“上海民建浦江论坛”是民建市委的品牌议政平台,为推动上海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民建市委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与部分区联合举办“浦江论坛”,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9月18日,民建市委与普陀区政协联合举办“苏州河论坛”暨“浦江论坛”,围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促进发展商贸服务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进行深入探讨;2013年12月27日,“上海民建浦江论坛”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主题,围绕体制改革、法制改革、金融改革、制度改革等开展分析研讨;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上海民建浦江论坛——法治中国建设展望”选择在这天举行,围绕依法治国和统一战线、行政法治新内涵、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依法治国下的律师期待等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言献策;2015年6月30日,民建市委与杨浦区政府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联合举办“上海民建浦江论坛”,解读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探讨区域和企业如何抓住契机、以创新为动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等问题;2016年7月19日,民建市委和松江区政府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联合举办“上海民建浦江论坛”,围绕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及融入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

  同样由民建市委创办于2009年的“上海中小企业发展论坛”,聚焦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发展等方面贡献巨大的中小企业发展,亦成为民建市委的品牌议政平台。

  2012年8月2日,民建市委“上海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以“民营经济与金融创新”为主题进行探讨;2013年9月25日,在以“中小企业与上海自贸区建设”为主题的“上海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上海民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经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细致调查而得的年度“上海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指数”,以期使有关各方及时掌握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基本运行状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014年9月25日,由民建市委与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以“扬帆·寻梦·活力”为主题,聚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前景深入研讨;2015年9月28日,“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以“互联·创新·活力”为主题,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9月27日,在“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上,除持续发布了年度“上海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指数”之外,上海民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还首度发布了“上海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查报告”,围绕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方面,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评估和研判,为推动本市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同心”引领履职实践

  统战和多党合作的“同心”思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始终引领民建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的履职实践。

  上海民建扶帮公益基金会在项目选择和工作开展中坚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体现党派优势特色,不少资助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在全国民建组织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各级民建组织和广大会员多年来对社会服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注重发挥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力所能及地为上海民建扶帮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10月,民建市委对成立于2005年11月的“上海民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调整,作为民建市委的智囊团和专家库,该中心发挥了荟萃人才、凝聚智慧的优势,在课题调研、提案撰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刊物《调研建言》以紧扣热点、跟进时事、关注民生的鲜明特色,成为民建会员的重要议政载体。

  2016年年底,受中共上海市委委托,民建上海市委对口浦东新区和崇明区,针对“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专项监督。民建市委的监督报告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从2040年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高度,建言依法整治、科学整治,并在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与民生关切的问题,做到以民为本、全民参与,进而补齐短板。

  2016年上半年,除组建不久的民建崇明县委和“撤二建一”的静安区委,民建14个区委亦圆满完成了换届。民建市委用“市区工作对接会”的形式,直面问题,开展职能对接、思路对接、举措对接,帮助新一届区级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党派区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责,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并下发了《民建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履行职能、组织建设、社会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对新一届的区级组织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年3月28日,民建上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周汉民说:“换届不仅是组织上的人事更替,更是一种政治交接。我们一定要将民建的优良传统和‘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价值理念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勇立潮头,更需扬帆!

来源:2017-3-21《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