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1-15

分享到:

民建上海市委

上海要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建设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是关键抓手。

目前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上受到的国内政策与制度层面制约,是影响上海建设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的关键堵点,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瓶颈短板:一是不同业务发展、主体参与的差异较大;二是政策过于复杂,一致性和兼容性也较差;三是交易对手的人民币接受度较低;四是存在资本流动障碍与风险对冲困难;五是金融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深度不足。

为此,为了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全面提升各类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第一,在临港新片区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境外企业上市。由上交所统筹板块制度设计,支持企业使用离岸人民币上市,促进上海形成“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定价海外资产池”的良性生态和动态循环。其他上市、交易等具体规则借鉴科创板、北交所等经验,鼓励在华外企、外企分支机构,以及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成熟市场的企业和机构上市,并取消对来自某些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外企的“入市”限制。

第二,大幅加强期货市场国际化建设。对于液化天然气期货合约等新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品种,尽可能在上期所国际能源中心上市并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随着上海国际能源中心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未来建议在其框架下统筹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投资者参与交易便利度。此外,加快推进期货对应现货市场的国内基础设施打通和海外仓建设。

第三,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建设。一方面要持续探索在新片区的离岸债券创新发展,促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在债券市场的监管治理、信息披露、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与国际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在吸引境外机构和个体投资者的同时,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第四,推动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的不断丰富和突破。研发和推出更多的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满足企业对冲风险的需求。此外,国有企业要建立支持对冲风险的制度设计,在会计政策和决策层面明确,使用衍生品事前对冲风险造成的事后利润波动不构成业绩损失。

二、大力支持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前沿业态发展

第一,优化离岸贸易相关的金融账户体系,支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优化完善自由贸易账户、发展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探索纳入离岸账户、境外非居民账户等账户功能,支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做好这些账户与国内(非自贸区)企业、机构的业务对接。大力发展基于离岸的保理、保险、持仓质押等金融业务,重点探索在监管环境上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尽可能让金融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结合“白名单”、监管科技等,进一步优化离岸贸易真实性监管。建议进一步优化“白名单”管理模式,动态优化“白名单”企业并提高“白名单”企业的便利度。同时,探索运用区块链、监管科技等手段提高审核效率,并通过智能合约等机制推动事前审核向事后稽查转变。

三、建立健全跨境数据流通监管体系

第一,建立基于“白名单”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对于跨境数据使用需求高且过往无不良记录的优质企业,支持其在较大范围开展跨境数据使用,首批可先在临港新片区进行试点,重点关注一些需求高、市场信誉良好的外资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

第二,建立基于风险敏感度的数据分类监管制度。对不同泄露风险的业务数据明确不同的监管标准。

第三,运用监管科技支持跨境数据风险监管。建立针对企业跨境数据流通的加密管理机制,在便利企业数据跨境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数据跨境后的管理。

民建上海市委2025年党派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