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用药安全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1-03

分享到:

文/郑德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用药现状与药学服务需求调查显示,12.54%的慢性病患者未用药物治疗。在用药安全方面,首次用药前通常会阅读说明书者仅占51.94%,完全了解长期所服用药品的名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仅25.97%,完全了解服药注意事项的仅有22.87%,完全了解忘服漏服药物后如何处理的仅有8.91%。这表明社区老年用药安全知识不足。

一、老年人用药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

老年人由于对药物知识的了解不足,容易出现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问题。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商品名,老人们可能从不同医院买到的不同名称的药实际上是同一种药,同时服用造成重复用药。新华网报道的“寻找阳光老人”老年安全用药调研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人同时服用1-2种药物,约1/4的人同时服用3-4种药物,忘服、漏服、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适宜、用药方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表现普遍存在。

(二)用药依从性差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原因,难以准确记忆复杂的用药方案,导致漏服、多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华网的调研数据显示,79%的受访者忘记服药或漏用、多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占全部人群报告的33.1%。

(四)自我用药管理能力不足

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不适而不去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而是选择照搬他人经验或听信“秘方”“偏方”,大量服用保健品,用药不慎重、不规范。

二、解决措施

(一)药学服务、宣传下沉到社区

倡导社区药学技术人员在事后处方点评基础上,推进事前处方审核试点,确保实现社区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通过“安全用药科普进社区”“携手共建药品安全防线”等活动,志愿者们向社区老年居民科普安全用药、用械相关知识。通过社区活动普及药品常识,守护用药安全,提醒居民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指导居民正确储存药品,定期整理家庭药箱,及时清理过期药品,加强老年慢性病的用药管理,促进老年慢病患者合理用药。

(二)落实为老年人送药上门政策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为65岁以上、病情稳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药品配送服务,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代开药、代缴费和代取药服务,确保药品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老年人手中,满足他们的用药需求,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对居民加强安全用药健康教育,促进居民正确储药和安全合理用药行为。

(四)改进药物包装

针对老年人视力、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改进药物包装,使其更易于识别和使用。

(五)制定个性化用药指导

针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和干预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风险。药师对重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其用药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和生活建议。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