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教学食堂食品安全管控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6-20
文/吴智洋
近日,“江西食堂老鼠头事件”上了热搜,6月3日晚,涉事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报称,拍摄视频的学生本人和同学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系正常食物。同时,南昌市高新区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分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复对比确认“异物”就是鸭脖。此处注意,是反复比对,只可惜市民并不买账,随着网络的不断发酵,出现了堪比“指鹿为马”的“指鼠为鸭”类比。然而,我们的新时代是不允许再次出现赵高的,因此政府成立了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于6月17日对外发布调查结果,最终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提到“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可见,总书记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尤为关切的。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寄宿制的,主要一日三餐可能就是在学校,试问假如饮食条件不改善,如何有强健体魄的基础。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认为暴露出了以下两点问题:1、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及餐品质量仍然堪忧。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食堂菜一直因众口难调而成为诟病,但为何现在连食材安全及环境卫生都变得难以保障了。2、学校与食堂承包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仅仅发现问题处理相关责任人是不够的,要深挖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为何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食堂成为“重灾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学校食堂往往直接的监管部门就是学校的后勤部,部分可能存在做做样子,应付检查的情况,假如还存在某种利益输送,那在需控制总成本的情况下,学生所获得的菜品质量就更为堪忧了。2、教工食堂设置欠妥。原先教工食堂的存在是可能为了改善教工用餐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错峰用餐提供便利,但慢慢地成为了一种“特殊化”的对待,甚至滋生了部分餐饮承包商抓住少数部分关键的手段。3、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对于相关承包商在以往食品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都是以诫勉为主,整改了一段时间或又重新上岗竞标了。
在此,针对如上问题,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联合多部门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不仅学校需要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教育部门也需要派出相关部门不定期抽查监督,确保他们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供应链全流程监管,确定采购白名单库,确保做到区域集采及配送安全,从采购到加工、储存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要求及责任落实。
二是增加信息透明度并进行合理评估。学校应该公开食品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如许可证、检验报告等,以便学生和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强化意见箱或电子邮箱、微信家长群等方式收集信息,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反映食品安全问题,架起与师生沟通的桥梁。
三是健全管理等体系并加大处罚力度。由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公安部门等联合执法,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人,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整改不到位或屡禁再犯并证实未能履行相关安全契约的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对涉事人员依法依规予以惩处。针对规定学生必须在校用餐的学校,由于学生没有选择多样菜品的权利,需立法引入三个以上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