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改进老年人“一键叫车”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9-05

分享到:

文/沈懿

“一键叫车”是旨在帮助各年龄层市民以信息化服务解决打车难题,其中尤以老年用户为主。作为上海市第一个出租车统一呼叫平台,“申程出行”的智慧屏点位数已达千余个,其初衷是打造一个适老化的场景,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满足他们的用车需求,但实际使用的效果并不尽人意。据12345近日反馈,这些智慧屏有的已经损坏无法使用,有的则隐藏在社区服务网点的二楼,市民根本不知道。而能够使用的智慧屏也存在定位不精准,司机接单后找不到乘客的尴尬境地。再加上首次使用时,需要一系列认证与绑卡操作,而屏幕上的文字字体又较小,使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

而为老年人提供“一键叫车”的平台也不仅限于“申程出行”,其还包括有滴滴出行、高德地图、美团打车等,在定位精准度与呼叫应答上,明显做的比“申程出行”要好。但同样,这些软件存在着字体较小,首页进入按钮并不明显的特征,老年人即使想要使用,往往也找不到入口。除了软件问题外,出租车与网约车的适老化硬件改造,也是急迫需要改进的方向。随着我市人口迅速老龄化,要想有针对性的服务好老年群体,除了硬件、软件设施设备要过关外,要以老年人的特点特性为开发场景,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们在运用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出行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

1、打车软件适老化功能存在的问题。以现状中提到的“申程出行”为例,虽然它是上海最早出现的一键叫车型服务,但通过使用后发现,其定位不精准,没有车辆路线功能等,与市场上其它打车软件相对比,明显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即使专业的打车软件也存在诸多问题,以高德、滴滴等为例,虽然在首页上设置有专门的老人打车入口,但对老人来说其操作界面的字体普遍都很小,并与其它项目入口都处在同一个界面中,并不凸显老年人专属特性,使老人很难一下子发现。而这些软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广告推送,这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增加误操作的风险。

2、车辆与驾驶员的适老化改造与培训尚待解决。目前的网约车与出租车大众消费端(高端型车辆除外),都是比较统一的低配版本的车况,无论是乘坐舒适性还是上下车的便捷性,对老年人来说并非特别完善。老人由于年龄原因,有的经不起颠簸,有的面临上下车困难,目前的运营车辆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而进行适老化改造。特别是针对乘坐轮椅的乘客,则需要在驾驶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上车,在人员上也没有完成针对老年乘客的用车方面的培训。

3、绑卡认证复杂且支付方式单一。自从手机支配市场以来,生活中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都在使用移动支付,这对老年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使用障碍。由于任何一个软件的支付端都需要进行绑卡与个人身份信息认证,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从生活实践中观察,很多老人仍然偏向于使用现金支付。想用但不敢用,想打车又怕不会支付,是老人在打车时面临的窘境。虽然使用现金支付并不会影响乘坐,但与数字化社会脱节,并与推行的数字养老理念不符。

因此,建议:

1、建议对“申程出行”进行升级,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对于现状与问题中提到的“申程出行”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现有损坏与不合理的智慧屏点位进行修复与调整,并对后台系统进行升级与完善,确保能够让老年人安心使用。如:采用大字体模式,方便老年人阅读。同时界面布局应简洁明了,减少不必要的元素,降低操作复杂度。可增加语音播报功能,让老年用户随时掌握订单状态、司机接单、车辆到达等关键节点信息。设立老年人专属客服,在“一键叫车”后,在一定时间内无车辆接单或响应的前提下,可自动弹出服务窗口,老年人可根据情况自行选择是否需要接入。

2、优化各平台打车软件的适老化建设。建议各大平台可继续优化老人打车的接入入口,并优化注册和登录流程,支持手机号验证码登录或身份证拍照一键登录,减少老年人填写信息的步骤。设立老年打车专属客服团队,为老年乘客提供优先派单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快速获得车辆。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应及时收集老年人在使用打车软件过程中的意见和问题,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提升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3、国有出租车公司可先行试点车辆与人员的适老化改造与培训。在适老化改造中,需要有先行先试者。作为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企业发展的要求,更要承担起能够推动行业融合社会发展的示范效应。

4、对车辆硬件进行适老化改造。国有出租车企业,可有计划性的开展对出租车的车辆进行适老化改造。如:采用可升降的入口地板设计或辅助上下车设计,从而方便老年人上下车。对车辆座椅应设计得更加宽敞舒适,在确保老年人乘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适合老人乘坐的座椅。同时增加车内扶把手,特别是在车门与座椅旁等位置,方便老年人抓握以保持稳定。

5、对驾驶员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加强出租车驾驶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应对老年人乘客的能力。如,可组织司机参加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包括: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等,确保在老年人遇到身体不适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司机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并提供帮助。

6、探索多种支付手段与模式——出租车周票、月票。除了以往的绑卡支付、现金支付外,公交卡支付外,可探索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出租车周票、月票”的支付方式。由于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大部分都是围绕社区、医院、购物这样的生活场景展开的,采用点对点(从家里到医院),或者点对面(从家里到医院以及购物点)并限制在一定公里数内,进行周票、月票等预付费方式对老年乘客开展服务,这样既可以解决老人日常出行打车时支付问题,也可以提高出租车公司的运力效能,使用车需求可以有效的释放。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