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并提供多样化游览方式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8-05

分享到:

文/沈懿

近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获得不少网友点赞。围绕“摆渡车”,目前被媒体点名最多的是青甘大环线上的著名景点茶卡盐湖,游客先要到达游客集散中心,然后乘坐景区摆渡车到景区正门,从正门到达景区深处的景点还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游客大多需要额外付费选坐小火车或游船前往。茶卡盐湖景区的摆渡车和小火车费用较高,小火车单程票50元,游船单程票90元,游客若选择步行至核心景点则需花费一个多小时。虽然摆渡车不是必须乘坐,但考虑到步行时间和距离,许多游客会选择购买车票,从而增加了旅行成本。这种现象在全国各旅游景点都已经是见怪不怪,无非是收费标准高低而已。进入景区需要承担额外的通行费用,出景区的路上则要绕行长长的商业街,这都在无形中给游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诚然,景区开发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且资金回笼时间长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将景区出入口设置到离核心景区较远的地方,然后通过减少其他交通方式供给,让游客只能选择景区内部交通服务,归根结底还是景区创新能力不足,消费模式单一,没有竞争力的体现,通过变相收费来提升盈利,到头来砸的还是自己的饭碗与口碑。为此笔者梳理了相关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核心景区与景区大门相聚较远。除了一些特殊景点外,景区将核心景点设置的距离景区大门越来越远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包括:缓解游客流量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等。然而,游客对这种做法并不买账,游客在支付了门票费用后,却需要再额外支付交通费用或需要长时间的徒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客的行程时间及交通费用,容易让游客产生被“套路”的感觉,而且摆渡车不会因为景点门票优惠也跟着打折。从游客的角度讲,核心景点与景区大门之间的距离肯定是越近越好、抵达方式越便利越好、所需时间越短越好。

2、景区内的摆渡车模式单一。景区内的摆渡车、船基本都是独家经营的,换句话说,就是游客没有二次选择的权利,要么步行,要么乘坐。而即使是单一模式,也存在较多问题。如:摆渡车一般只提供固定的线路,无法灵活满足游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限制了游客的游览范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步行距离,让游客感觉景区设置这样的路线就是为了创收。摆渡车的运营时间有限或有发车时间规定,无法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导致在游客高峰期车辆供不应求,而在非高峰期则车辆闲置浪费。摆渡车的车型和座位数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家庭游客的需求。如需要更大的空间来放置婴儿车或儿童座椅,而老年游客则可能更需要舒适的座椅和便利的上下车设施等。

3、景区商业体是必经之路,摆渡车成为变相收费的“工具车”。景区内商业体大部分是在景区的出入口处,有的则在通往核心景点的路上,并且采用“强制动线”模式,让该路线成为游客的必经之路。游客在旅游途中购买纪念品本身无可厚非,但也不用做得如此“吃相难看”。比如:贵州著名的黄果树景区,景区出入口是在商业街。(信息来源根据景区公告:“由于大瀑布停车场综合体改造施工,原大瀑布主出口即大瀑布商业街已改为入口”)。景区含观光车的套票价格为220元/人(门票160元+观光车50元+保险10元),途径大瀑布、天星桥等景点。但游客每去往下一个景点的候车点,都要步行经过途中的商业街,且路途较长,对于一些年纪大或者行动不便的游客来说,行程变得很不友好。而这里还有一个“套路”就是购买348元的VIP票,则可以直接让游客前往各个景点,不需要步行商业体这一段路,这种变相收费让游客相当的反感。

4、仅从交通层面入手难以解决目前的现状。这不是四川省发改委第一次就景区交通服务定价问题发通知,早在2020年7月,该部门就发出《四川省景区交通运载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就交通运载服务定价成本监审的合法性、相关性、合理性作出明确要求。如今再次强调景区交通工具的“公益性”,显然四年前的监审办法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而景区的开发涉及到众多部门,仅从交通层面入手很难解决目前的现状问题。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个性化、优质的旅游体验是游客的普遍追求,一旦“宰客”变成景区的旅游标签,会使这些旅游线路严重削弱对游客的吸引力,并极有可能影响潜在消费者的旅游行程规划。

因此,建议:

一、建议由国家文旅部门牵头摸排景区现状问题并进行综合治理。

1、由于景区开发与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建议由国家文旅部门牵头,汇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及地方部门,对当前全国范围内投诉较高的景区景点进行定向问题摸排,包括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管理、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尽快解决一批对于社会影响广、舆情大的问题,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治理,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

2、对新开发或正在开发、重修与扩建的景区,要重新进行必要的项目审查。尤其对游客集散中心与景区大门到核心景点的距离、自驾停车场的选址、摆渡车的规划应做到尽量合情合理。应景区根据内部道路情况、游客流量及主要运输需求,合理规划摆渡车线路,并根据景区规模、游客数量及车辆性能,科学配置摆渡车数量,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游客等待时间,避免拥堵区域,确保游客顺畅出行。

3、对于商业体的规划,应避免景区内购物场所过多、面积过大,商业街过长的现象,合理规划景区内商业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确保商业元素与景区文化与景点景观相协调,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景区原貌和当地风情造成破坏。

二、建议在景区内提供多样化的游览方式

在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议在景区内提供多样性的交通与摆渡工具。如:小型观光车、中大型通行摆渡车、自助式共享自行车等,并对步行道进行必要的检测,以确保游客可以安全的通行。对于必须要提供使用摆渡车、船的,要合理制定票价并加强价格公示,并充分考虑交通工具对老、幼群体的适用性。同时,文旅部门应引导游客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购买不必要的摆渡车服务,并鼓励游客通过正规渠道购票乘车来保障自身权益,减少游客对摆渡车费用的不满和投诉。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