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危险化学品夏季禁运后,安全措施要进一步收紧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8-13

分享到:

文/张陈燕

夏季是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高发期,长期以来,夏季危险化学品禁运政策的实施,在构筑安全防线、防范潜在风险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国际视野下的运输管理理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原有的夏季禁运政策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上海作为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敏锐洞察到这一趋势,为了积极响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与挑战,已于2023年6月15日起取消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夏季禁运管控措施。但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公共安全为前提,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于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相关企业的生产连续性,优化营商环境等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问题:

1、运输设备老化和不规范

在上海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中,部分运输企业存在运输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的情况。这在夏季高温等条件下,容易引发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等事故。

2、培训和考核效果不明显

部分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培训和考核效果不明显。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确、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增大了事故风险。

3、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尽管上海有较为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执法有待加强。

4、应急救援能力需提升

上海虽然有一定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力量,但在面对大规模或复杂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急救援能力仍显不足。应急救援队伍的响应时间和现场处置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建议:

1、加强运输设备更新和维护

建议上海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运输企业更新老旧运输设备。对更换更先进、安全性能更高的运输设备的企业,可按照设备购置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2、常态化培训与不定期抽考相结合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新的危险化学品运输技术。可改变培训后考核的固定模式为培训后考核加不定期抽考的新模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确保警钟长鸣,温故知新。

3、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小型运输企业的检查频率和深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纳入黑名单,限制其业务开展。同时,对安全管理规范、表现良好的企业适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建立联合监管平台

交通、公安、环保等部门应建立联合监管平台,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执法,实现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各部门迅速联动,及时处理。

5、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检测、防护、灭火等设备,提高应急救援的技术水平。在重要桥梁、隧道、人流密集场所以及事故多发路段配备能够快速检测危险化学品泄漏种类和浓度的仪器,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专家库,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决策,提高事故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应急救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提高应对大规模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