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与优化上海市无人驾驶汽车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8-22
文/王立夏
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简称“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上海市而言,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无疑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是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的上海应当抓住的“风口”。但结合“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在武汉等城市运行的反馈来看,发展无人驾驶在加快城市智能化建设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在市民生活、城市管理以及居民就业等方面存在着挑战。面对这些会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出现问题的情况,上海市应当以之为鉴,做到未雨绸缪。
一、无人驾驶汽车的现状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人驾驶汽车服务的推广,居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无人驾驶汽车也逐步的应用于大众生活的诸多方面,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经济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汽车是上海制造业最大的支柱产业,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更是上海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目前,北京、深圳、武汉、广州等省市已经开展无人驾驶车辆公开道路试点示范;上海市也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地加速拓展。但是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促进上海市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深刻认识到无人驾驶汽车在市民生活、城市管理以及居民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无人驾驶汽车产业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无人驾驶汽车目前面临的问题分析
1、无人驾驶汽车对于保护居民隐私安全方面存在挑战
无人驾驶汽车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收集数据以进行路线规划和决策,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位置信息、周边区域交通状况、用户个人行为模式等,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何保障成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对于推动上海市智能安全高质量发展,促进智能终端产业带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2、无人驾驶汽车使得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考验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系统的预设点位进行停靠,以供乘客上下车。如何科学合理设置无论驾驶企业的停靠点,方便市民的出行,是上海城市规划管理的第一个考验。如何对无论驾驶汽车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既提高无论驾驶运行效率,又能避免类似共享单车无序管理状态,是上海城市规划管理的第二个考验。
其次,无人驾驶车辆可以自动识别交通信号灯并遵守交通规则,但发生特殊情况时,无人驾驶汽车却不能随机应变。例如,有交警在现场执勤可以让无人驾驶车辆在面对红灯通过以疏通现场的交通拥堵时,无人驾驶车辆却会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而无动于衷。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遵守交通规则”的无人驾驶会造成更大的交通拥堵。这对上海市的交通环境及道路安全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当前上海发展无人驾驶产业需要从城市规划方面来解决的问题。
3、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量应用会对传统汽车运行行业的就业造成冲击
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种新形势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网约出租车的竞争优势。2023年6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表报道:“截至2022年6月,上海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合计已经超过11万辆,高于上海对“十四五”末本市出租车8.8万辆的规模预测”,由此可见上海市的网约出租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上海市无人驾驶汽车的后续大范围运行,上海市传统的网约出租行业必定受到冲击,司机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关于发展与优化上海无人驾驶汽车的对策和建议
1、建议强化保护无人驾驶汽车用户隐私,推动管理规范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第二十五条:“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企业应当按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建议强化保护无人驾驶汽车用户隐私,推动上海市无人驾驶管理规范化建设。
2、建议针对无人驾驶汽车,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进行规划
(1)推出无人驾驶大型公交车
相比于出租车,公交车在上海市居民日常交通生活中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建议在上海市推出无人驾驶大型公交车,取代现有的大型公交车,车上可配备安全员,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为车内乘客提供服务,保障乘客的安全;且公交车乘坐费用也应当与传统大型公交车保持一致,切实从社会大众的角度出发,解决百姓出行的问题。这样可以迅速地在整个上海市普及无人驾驶技术的便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接受度,促进上海市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2)推出只走直线街道的小型傻瓜无人驾驶公交
建议可以将上海目前的试点区域(例如浦东新区)再进行片区划分,在划分的各个区域内再进行规划,呈现出更加具体的交通路线,各路线应当纵横分明,易于识别。接着推出只走直线街道的小型傻瓜无人驾驶公交,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各自独立行驶,并且要易于各类乘客辨别,为其乘坐提供便利。另外,乘车价格不应过高,应以“便民优惠”为宗旨,可以根据上下车站点收取车费。通过区域最小化的分工管理,形成上海市无人驾驶创新应用发展的新优势和新空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便民”路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推出豪华享受型的无人出租
无人驾驶汽车在试行后订单量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服务定价(补贴后)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优惠,但是所提供的服务与传统出租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建议上海市可以在目前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试点区域推出豪华享受型的无人出租,价格高出一般现有的人工出租车,形成不同档次及分级,由客户或租户自行选择。该措施不仅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市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就业压力;既享受了科技进步的成果,又维持了社会的和谐,还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居民生活品质,有助于上海市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建议合理考虑传统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就业问题
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面积推广以及车辆的大规模增加,对大量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就业冲击情况,考虑由上海市政府出面,对网约车、出租车司机进行统一的职业培训,提供远程安全员、远程监控员等相关职业,因为这些司机本来就对汽车驾驶较为熟悉,新的驾驶培训进行起来也会相对轻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对于较为复杂和特殊的乘车需求,可以考虑保留部分传统出租车,服务更多有特殊需要的人群。这种措施既给了传统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一个就业的通道,又保障了上海市客运租赁群体的多样性,给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以较低的成本为上海居民提供了更有质量的出行生活。
4、建议针对无人驾驶,细化完善交通相关法律法规
现有的交通法规是在有人驾驶情况下制定的,关于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具体法规还不够完善。建议上海市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参照,针对无人驾驶汽车,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和细化无人驾驶汽车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应承担的责任和赔偿。
另外,建议政企联合,加快技术公关与体系培训,一方面加强对交警进行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升级完善无人驾驶的精准识别功能,构建上海市交警指挥与无人驾驶系统的交互配合体系,确保交警指令能够被无人驾驶汽车准确的识别,以应对突发情况,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借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律的逐步完善,促进上海市无人驾驶汽车交通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