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健身器材”使用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3-28

分享到:

文/仇亚飞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迈进,农村的水更清了、树更绿了,宽敞的乡间大道串联起美丽的乡村图景,各村居积极发动家园建设,其中农村“健身器材”几乎成为了标配。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健身器材”被闲置,从农村的靓丽风景线变成了无人在意的角落。

农村“健身器材”本身是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强健全民体魄的有效助力。但因为此类器材大多处于室外,在夏冬两季几乎得不到有效利用,后续维护保障相对薄弱,与近年来建立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适老化健康设施相比已不具备竞争力。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农村“健身器材”逐渐会因为设备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弱化,不仅会影响村容村貌,浪费宝贵的公共用地,同时也会因为安全隐患给广大群众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针对这一现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做好摸底工作,积极采集群众需求。建议开展农村“健身器材”存量现状摸底,重点针对使用率和器材现状进行综合研判,为后期盘活这类资源打下基础。针对无法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做好存量更换和报废工作,同时在采购之前,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切实需求,避免模板式的复制黏贴,根据村情村貌施行个性化采购,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切实发挥器材的效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夯实基层管理制度。为保障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各村居因地制宜保有农村“健身器材”的管理机制,根除器材破旧损坏、使用铭牌模糊遗失却无人在意发现的现状。结合专业因素与基层减负情况,建议各区级层面组织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立足“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开展宣传培训,结合各区实际开展农村“健身器材”的趣味比拼等活动,以唤起居民群众的使用热情。

三是全面统筹安排,落实去旧立新工作。为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日益增强的健身文娱需求,各基层村居已不断丰富室内的适老化活动区域改造。建议在立足各村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已完成历史使命,确无人使用的农村“健身器材”实行替换,适度增设适合儿童、中青年的体育设施,例如儿童乐园、乒乓球台、篮球场地等,让公共健身区域能满足各个年龄段的需求,让居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得到保障。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