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外卖配送行业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9-18
文/薛来民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快递、外卖行业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共有10万左右快递骑手和30万左右外卖骑手。按照每人一车计算,约有40万辆电动自行车用于快递、外卖商品配送服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快递行业主管部门为邮政局,外卖行业归市场监管部门管理。对这一新兴行业,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监管政策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业管理机制。快递、外卖企业片面追求经营效益和送达时效,忽视对从业人员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交通安全观念淡薄,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却忽视了道路交通安全,频繁引发事故,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车辆安全隐患大。为了追求运输能力,很多快递骑手通过加设装置等手段,提升车辆载重能力;为了压缩配送时间,追求快速送达,很多外卖骑手也通过加装改装,调整车辆最大时速和续航里程,盲目求“快”,而将安全意识抛之脑后。
二、交通违法屡禁不止。不少快递、外卖人员为完成订单,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骑行时使用手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影响了居民出行安全。根据上海发布的快递外卖企业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信息,全市对快递、外卖骑手日均查处量达到3000余起,占日均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总数的20%。
三、交通事故处理较难。1.外卖车辆多为配送员个人电动车,未实现一人一车一照,一旦违反交通规则,很难找到肇事人进行处罚、教育;2.外卖配送使用的电动车,几乎没有投保,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3.外卖配送工作具有临时性、随意性等特点,配送人员也多是临时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外卖平台往往否认肇事者是其员工,拒绝提供赔偿。
整治外卖配送行业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势在必行。建议:
一、加大交通安全宣讲培训活动力度
1. 公安交管部门组织民警不定期深入外卖、快递企业,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张贴宣传海报、面对面互动交流、播放违法及典型事故案例视频等形式,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签署一份《交通安全守法承诺书》,承诺将加强安全意识,自觉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
2. 利用公众号、快递小哥微信交流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文明交通出行;评比“文明先锋骑手”,发挥榜样作用。
3. 组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开展换位体验,变身为交通文明志愿者,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们担任志愿者,到交通路口志愿协助指挥交通,引导行人遵守交通安全,切身体会文明出行。
二、督促快递、外卖企业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1. 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敦促外卖平台企业连带承担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加强所属人员安全教育,定期对车辆性能进行检查,及时为快递车辆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确保发生事故后车辆所有人有能力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害赔偿责任。
2. 规范配送人员管理。外卖平台应与配送人员签订正式合同,并对员工个人档案进行备案登记,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积分制度,严格企业内部惩处制度。
3. 严格配送车辆管理。实体网点要建立“一人一车一号牌”的管理制度,即所有车辆定人、定车、定牌,只要车辆存在交通违法行为,都可以第一时间确定违法当事人。
4. 平台调整、完善考核规则、优化算法,科学发单派单,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优化管理评价规则,避免因考核不合理导致配送员超速、闯红灯配送。
三、加大对配送车辆违法的打击力度
1. 在对快递外卖车辆交通违法行为人实施依法处罚的同时,当快递外卖车辆驾驶人员交通违法时,如果当事人不愿接受教育或拒绝交纳罚款的,可由交通管理部门汇总其个人信息,在电视台等公共平台曝光。对交通违法、事故较多以及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公安交管部门要及时进行约谈,向社会曝光,并通报主管部门纳入不良企业信用记录。
2.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交通违法后,交警部门将直接向企业、站点负责人等进行通报,涉事人员需要暂停配送工作、重新学习交规。
3. 要求快递外卖企业落实交通违法配送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发生严重交通违法、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从业人员,通报全行业予以清退和禁入。
四、加强监管,联动治理
1. 由公安机关牵头建立非机动车安全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将快递、外卖行业使用车辆和骑手信息全部纳入监管系统。
2. 严格设置外卖骑手行业准入制度,让骑手持证上岗。确定对骑手进行培训的社会管理主体,培训结束后持证上岗,每年对骑手进行考核评估,如果交通违法行为达到一定次数,次年就不能通过年审,通过源头管理形成有效监督。
3. 建立快递、外卖人员交通违法举报平台或电话,鼓励公众监督、举报交通违法行为。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