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老年人关爱服务站点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9-26
文/周威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在老旧小区中,老年人群体庞大且面临着诸多生活不便和精神孤独的问题。建立老年人关爱活动站点,不仅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构建和谐共融的社区环境。上海地区的老龄化数据呈现出一个深度老龄化的趋势。以下是根据最新数据整理的上海地区老龄化情况:
1、老年人口总量
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为1519.47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这一比例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显示出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37.92万人,占总人口的28.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81.64万人,占总人口的5.4%。
2、性别构成
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7.9%,女性占52.1%。这一数据表明,在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中,女性占比更是高达58.8%,显示出高龄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显著增加。
3、区域分布
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三个区分别是虹口区、黄浦区和普陀区,均超过了40%,其中虹口区更是接近45%。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角度来看,金山区、崇明区和奉贤区排在前三,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1、1.8和1.4个百分点。在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方面,崇明区、长宁区和虹口区位居前三,比重分别为7%、6.6%和6.5%。
4、养老保障与服务
养老金领取情况: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共计467.3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2.3%,平均养老金为每月5470元。此外,还有51.44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占比9.1%。养老服务设施: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00家,核定床位总数16.69万张。同时,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适老化改造:上海积极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已为逾2.1万户老年人提供改造,今年还将完成6000户改造。
5、其他相关数据
独居与孤老人口:2023年末,上海的独居老年人数为33.41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2.58万人。这些独居和孤老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老年抚养系数:2023年末,上海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72.3%,比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47.8%,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上海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老年关爱活动站点实际运营的痛点:
1、资金短缺与资源不足
老年人关爱活动站点往往依赖政府补助、社会捐赠及有限的运营收入,资金来源不稳定且有限。这导致在设施维护、活动组织、人员配备等方面常常捉襟见肘。限制了活动站点的服务范围和质量,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2、专业人才匮乏
活动站点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管理运营、提供健康咨询、心理慰藉等服务。然而,目前此类人才稀缺,且往往不愿长期扎根于基层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老年人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3、参与度与活跃度不高
部分老年人因身体原因、交通不便或对活动不了解而未能积极参与。同时,活动内容的吸引力不足也会导致参与度下降。活动站点难以形成稳定的参与群体,影响活动的持续性和效果。
4、政策执行与监管不力
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遭遇执行难的问题,如资金拨付不及时、政策解读不一致等。同时,监管机制不健全也可能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5、设施老化与更新滞后
老旧小区的活动站点往往设施陈旧、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而设施更新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协调工作.降低老年人的使用体验,限制活动站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此,建议:
1、科学选址与合理布局
多数活动站点能够得到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的支持与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站点选址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出行便利性,优先选择老年人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且安全的区域。同时,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如闲置的公共用房、社区活动中心等,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确保站点设施完善、布局合理。
2、多元化功能定位
站点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助餐、助浴、洗涤、代办等日常生活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设立健康监测区,提供健康检查、咨询和指导服务;组织各类学习交流、联谊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提供帮助。
3、适老化设施与智能设备
站点应进行适老化改造,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扶手、防滑地板等,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使用各项设施。同时,引入专业机构提供智能养老设备,如智能穿戴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4、多元化参与与规范管理
鼓励家属、社区组织、养老产业相关企业等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站点运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站点应实行自我运行、多元化发展,通过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站点持续、稳定地运行。同时,建立健全站点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活动组织、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站点运营有序、高效。加大对老年人关爱政策和活动站点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可以通过社区公告、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老年人关爱事业。
5、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如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补贴、区财政配套资金等。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公益资金支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可引入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专属养老服务场景.
6、特色服务与创新发展
定期对老旧小区内的老年人进行需求调研,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生活需求等,以便为活动站点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数据支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推动养老数字化转型。如开发智慧订餐系统、线上预约挂号和问诊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结合社区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招募志愿者参与站点运营和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和关爱陪伴。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定制服务等。
综上,建立老年人关爱服务站点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举措。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这一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温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措施,为站点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构建和谐共融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