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落实“光盘行动”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8-29

分享到:

文/张淑宁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光盘行动”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弘扬每家每户养成节约粮食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然而,如果仔细去观察周边的一些餐饮店家以及员工食堂,不难发现餐饮浪费现象依旧普遍存在,而且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对此类现象予以默认,长此以往既无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也不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普法宣传尚不到位。一是政府或相关组织可能在《反食品浪费法》普法宣传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人们可能对“光盘行动”的存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忽视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法律教育的需求和兴趣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没有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定制宣传,会间接影响普法宣传的效果。四是缺乏针对不同场所的普法宣传活动,尤其是机关学校等场所,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只是“授之以鱼”,而忽视了如何“授之以渔”。

二、处罚条款尚待完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但是,由于处罚条款均有前置性条件,真正落实到罚款这一步的反食品浪费案件屈指可数。关键还在于,规制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生产企业及餐饮服务经营者,对于消费者个人的浪费行为存在着规制盲区。食品浪费现象固然有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客观因素,但消费者的主观行为还是占了最主要因素,缺乏相应处罚条款并不利于“光盘行动”的推广。

三、食品消费形式有待推广。如今“小份菜”“半份菜”等新的食品消费形式正在外卖平台和部分餐饮店家推广,但由于这些形式缺乏推广的广度与深度,许多餐饮店家还是依照传统的消费形式,导致群众知晓率并不高。尤其是婚宴、庆典、舞会等群体聚餐类场合,“菜量一定要足”的传统观念已在老一辈的心里根深蒂固,因此新型食品消费形式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为此,建议: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普法宣传要从学生抓起,《反食品浪费法》也不例外。一是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二是聚焦大中小学场所,将“光盘行动”纳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将反食品浪费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思政教育总体框架,将节约粮食等生态文明实践纳入劳动教育学时,继续开展一系列“光盘行动”的宣传活动,形成育人长效机制。

二、监管与处罚要相辅相成。一是增加对消费者个人层面的处罚条款,用于规制消费者浪费食品的个人行为。二是监管要“严监督”。相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和督查,督促经营者在就餐区域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关于反食品浪费的相关标识和标牌,以及在餐桌上张贴反对浪费提示语。三是监管要“严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对类似“小份没食材大份有货”的消费误导行为,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约谈”“开罚单”等多种处罚手段,让无良经营者既付出“经济代价”,付出“诚信代价”,倒逼其严格遵守《反食品浪费法》。

三、推广新型食品消费形式。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协同参与的形式,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食”等新型食品消费形式,具体可在外卖平台和餐饮店家的菜单选择栏添加“小份”“半份”等选项供消费者选择,减少“舌尖上的浪费”。除此以外,餐饮服务经营者也应倡导顾客适量点餐,服务员可在客人点餐时主动帮忙,根据顾客用餐数给出适量点餐的建议和提醒,并积极提供免费打包服务。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