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鸽:破浪前行:数字中的改革开放

文/郭鸽   发布时间: 2024-08-16

分享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华大地如同凤凰涅槃,焕发出勃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重塑了国家的面貌,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首先,中国经济实现连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的台阶,1978-2023年,我国GDP由3678亿元增长至126万亿元,年均增速8.9%,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相继跨越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经济增速保持稳健增长势头,2013-2022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长,连续多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22年的18.5%;在全球各国排位,从1978年位居世界第十位,到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再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不断实现新的突破,1978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2023年达到12681美元,且连续三年超过1.2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其次,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为67.7%,到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4%。恩格尔系数的持续走低,不仅反映出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也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尤其是耐用消费品换代明显。居民家庭的“三大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上世纪80年代的冰箱、电视、洗衣机,再到21世纪汽车、住房,2023年我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已达49.7辆。2020年底,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实现消除绝对贫困。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年约67岁,提高至2021年78.2岁,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民素质持续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1978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23年的9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不足1%增长到2023年的60.2%,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1亿人。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亿万中国家庭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民生的有力证明。

再者,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驱动力,2013—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出G7国家贡献率总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唯一的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粗钢、煤、发电量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创新版图中重要性日益凸显,2023年我国R&D支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以及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

作为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的一代,我们既是亲历者,亲身感受生活从幼时的拮据到成年的富足,更是改革开放推动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在一串串耀眼的数字之后,见证奋进中的中国在一个又一个的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的嬗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浪潮浩浩荡荡,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向未来,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终将成为现实,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民建徐汇区委副主委、上海徐汇区统计局副局长)

编辑:仲晔骅